媒体报道
|
12月27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举办“枫景桥”品牌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旨在介绍和推广“枫景桥”品牌,展示基层治理工作措施、红太阳调解工作站相关工作机制建设情况以及一系列典型案例。出席发布会的有板桥人民法庭庭长徐闽、副庭长朱成龙、员额法官刘艺函、法官助理高婕,发布会由板桥法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扈文杰主持。
板桥人民法庭,得名于辖区内历史悠久的板桥地名,这里曾是古人搭建浮桥、木板桥、石桥以渡河的地方,如今古老的三曲拱桥已成为板桥地区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而今,板桥人民法庭成为人民法院在基层一线架起的一座“连心桥”“暖心桥”。自2017年起,法庭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要求,以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出发点,积极构建“枫景桥”,通过司法新作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
发布会上,徐闽详细介绍了其在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多元解纷智慧化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法庭以服务“长江大保护”为出发点,妥善处理涉长江沿岸企业搬迁案件,维护长江良好自然生态。在乡村振兴方面,法庭探索建设特色多元解纷机制,成立“网格乡风法律驿站”,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法庭成立“红太阳调解工作站”,构建多方参与的解纷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在多元解纷智慧化方面,法庭深挖司法大数据潜力,实现与综治平台数据对接,打造数据共享、就近调度的多元解纷网络。
朱成龙分享了一起典型案例。2024年4月7日凌晨,烧烤店老板刘女士在回家途中撞上道路施工围挡,导致受伤和电动车损坏。刘女士将施工单位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损失。案件虽小,但双方争议较大。法庭通过调取路人报警记录、交警执法记录仪视频等证据,查明事故真相,并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这一案件的妥善化解,只是板桥人民法庭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法庭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
刘艺函则汇报了红太阳调解工作站机制建设情况。法庭通过发送针对性司法建议,精准助力基层治理;凝聚纠纷化解合力,推进类案源头治理;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开展调解业务培训。红太阳调解工作站的成立,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高婕展示了另一起典型案例——“示范诉讼+多元调解”巧解涉保教楼群体纠纷。针对某小区百余名业主诉开发商延期交房纠纷案件,法庭通过成立专案纠纷化解团队、运用“示范性诉讼”模式推进纠纷化解、组织多元调解等措施,成功促成102余名业主与开发商达成调解协议,化解了潜在纠纷近百余件。这一案例展示了板桥人民法庭在批量案件处理中的高效解纷能力。
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板桥人民法庭在“枫景桥”品牌建设、基层治理工作措施以及红太阳调解工作站机制建设方面的成效和亮点,也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