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江苏法治报》南京法院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专题系列报道之二——司法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
日期:2021-11-01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16年,雨花台区法院成立专门的少年及家事审判庭,推行少年及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2019年,又在铁心桥人民法庭加挂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在审理法庭辖区内各类民商事案件的基础上,集中审理全院辖区内所有涉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

多年来,雨花台区法院不断探索家事司法的专业化,创新“希望树”少年及家事审判工作品牌,用多项新举措修复和治疗问题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司法服务,努力打造家事审判的“雨花样本”。“用司法助力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是一代又一代审判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南京市雨花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陶红说。

“希望树”联合体织密保护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不和谐不温暖,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从何谈起?

近年来,雨花台区软件业和信息服务等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吸引大量外来科技人才,共同组合成为“新家庭”。同时,大量拆迁安置房也落户在该区,家庭数量的激增导致人民群众解决家庭纠纷的司法需求不断增长,而其中由离婚诉讼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

“审判实践中,离婚诉讼结案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抚养权或抚养费变更纠纷、探望权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等等‘串联诉讼’。”铁心桥人民法庭庭长郭莉莉告诉记者,对于法官来说,一纸判决容易,但想修复创伤、弥合亲情,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联合起来。

今年4月,雨花台区法院牵头成立“希望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治理联合体,建立以涉少审判工作为中心的“法官+”未成年人权益合作保护机制,13家单位携手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的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网。

“联合体的成立,如同一座四通八达的未成年人总和保护‘连心桥’,让每一个求助者的需求都有回应,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守护。”陶红说。

9岁孩童小刘因为父母的长期监护失职而得不到应有的陪伴和照料,不幸成为“事实孤儿”,其祖父母诉至法院要求变更监护权。铁心桥法庭在深入倾听小刘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查清案件事实,依法判决变更监护权,将小刘交由其祖父母抚养。

“结案后,我们不仅定期对小刘的祖父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养育指导,还联合区民政局、区政法关工委等部门,搭建多元化救助桥梁,给予跟踪性、持续性关怀。”郭莉莉告诉记者,通过回访,他们了解到区民政局不仅去小刘家中进行了看望、慰问,还向其发放每月1760元的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直到小刘成年。“目前小刘成长状况良好,家庭经济状况也逐渐好转。”

“希望树”工程的触角不断延伸,雨花台区法院与区妇联深入开展家事纠纷化解一体化的合作,联合推进家事调查调解员制度,选聘了辖区内的妇联干部、综治干部及平安志愿者共计25人为家事调查调解员,对接家事案件调查和调解工作。其中一起“侄子养女继承纠纷”案件,获评“2019年度江苏法院婚姻家庭十大典型案例”。

心理疏导机制解心结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司法领域,就是要求人民法庭提供的司法服务更加“精准”。

“小朋友,你会不会画画啊?来画一幅画,里面要有房子、树木和人,好不好?”未满10岁的赵小某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画了一幅“房树人”绘画,然而她在画面中并没有画人物,反而画了一条蛇;房子的门窗也都是关闭的。

在赵小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赵小某的父母2012年协议离婚,约定其由父亲赵某抚养,母亲钱某随时可以探望。2019年3月的一天,钱某在探望女儿时,趁赵某不备,将女儿带走。十天里,为避免被查找到,夜间多在医院输液室、宾馆大堂等地过夜。受到惊吓的赵小某表示更愿意与爸爸生活在一起。“携女逃亡”一事后,赵某对钱某产生不信任感,经申请,法院经过充分评估后裁定中止了钱某对赵小某的探望权。

2019年8月,钱某向法院申请恢复自己的探望权,案件由铁心桥法庭法官陈丛蓉承办。钱某哭诉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擅自带走女儿的错误,希望能见到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钱某的痛苦让陈丛蓉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思念,而赵小某被迫随母亲“流浪”的经历也让人揪心。赵小某尚年幼,“逃亡”一事心里受到创伤,是否应当恢复钱某的探望权应当审慎考虑赵小某的意愿。于是,陈丛蓉通过“希望树”工程邀请了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辅助案件审理。心理咨询师通过赵小某“房树人”绘画探知她的内心,认为赵小某并不抵触母亲,但心里缺乏安全感。

陈丛蓉和心理咨询师将心理分析结果和钱某、赵某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看似活泼开朗的女儿真实的内心世界,赵某十分惊讶,当场表示愿意让钱某前来探望。结案后,双方互相配合,积极沟通,未再发生纠纷,赵小某将在父母共同爱护下健康成长。

这是铁心桥法庭在家事案件中全面实施心理疏导机制后的一起案例。“目前,法庭有一名员额法官自学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由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部分矛盾较突出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以减缓对立情绪,妥善化解纠纷。”郭莉莉介绍,自2019年4月至今,已心理疏导158个当事人,案件92件,效果非常明显。

调查官全程助力断家事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铁心桥法庭提供的司法服务更加“精细”,在家事审判中开创性地引入社工类专职家事调查官制度。

“社会工作专业的专职家事调查官制度在国内尚无经验可循,我们参考了域外的一些有益经验,招聘了两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家事调查官。为了保证良好运行,我们还与有着高校背景的法律服务中心合作,为家事调查官提供督导。”郭莉莉说。

根据该院《家事调查官工作制度》的要求,家事调查官的职能贯穿始终。在案前,调查官及时与人民调解员对接,重点了解案涉未成年人的初步情况,完成《未成年人保护庭前预估报告》。在案中,调查官对重难点案件开展社会调查和调解,为案涉未成年人建立“希望树”成长档案,帮助法官作出裁判,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作为建设家事审判机制的研发依据;同时,调查官将与执行局对接,协助分析家事案件执行重难点问题。案后,定期跟踪、回访相关未成年人的成长状况,进行资源链接,及时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组织对接。

在一起离婚纠纷中,父亲丁某与母亲管某育有两名幼子,其中一名被诊断患有多动症。夫妻双方感情破裂后,丁某“以孩子需要完整家庭”为由不同意离婚,甚至多次打骂孩子,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多动症不断加剧。

法官及时运用心理疏导和亲职教育,帮助丁某理性审视夫妻感情,找到爱孩子的正确方法。在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后,家事调查官持续跟踪两名孩子成长状况,帮助其适应父母离婚后成长环境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了一份成长档案。

记者翻开这本厚厚的成长档案,里面清楚记录了每次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的时间、经过,以及孩子的近况,内容翔实细致。

针对回访中调查到的一些家庭困难,家事调查官通过“希望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治理联合体平台,将相关情况转介给区妇联,区妇联提出将充分利用妇联资源,提供合适的小托班和针对特殊儿童的托管班,帮助减轻家庭的负担。家事调查官还运用社工专业知识,向孩子母亲提供了一些帮扶多动症儿童社会组织信息,帮助联系专业机构。此外,还邀请两个孩子和父亲一起参加法院组织的小组活动,帮助修复父子关系,让这对父子为爱重新出发。

从今年5月开始,家事调查官就已经参与了38起案件。家事调查官不仅仅对典型案例提供个案服务并梳理形成工作经验,还研发出家事案件社会调查相关操作工具,比如家事案件风险评估问卷、未成年人父母抚养能力评估等量表,让家事审判特色工作得到深化,产生实实在在的良好社会效果。

记者手记

家事纠纷看似法律适用简单,但处理起来并不轻松。因为触及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家事纠纷都伴随着当事人苦怒哀伤的情绪起伏;由于即将面临不确定的未来生活,家事纠纷处理的结果又承载着更多人的期待;又因为家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保护孩子的利益则是处理家事纠纷应有之义。

采访中,铁心桥法庭庭长郭莉莉坦言:“如果法官仅从法律层面作出权利义务关系的判断,很难真正实现事了人和,被撕裂的情感终会成为矛盾再次爆发或催生新矛盾的隐患。”

家事“千千结”,如何给出“最优解”?人民法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区域治理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在司法审判中注入人文关怀并充分联动社会力量,才能使家庭矛盾实现专业化、人性化、社会化解决。如此,才能不仅让裁判结果公平公正,还很温暖。

铁心桥人民法庭专业、温暖的家事审判,只是南京市21家人民法庭“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众多创新举措中的一项。譬如,玄武法院锁金村法庭创建“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品牌,开展家事案件多元化解工作,完善家事案件多方联动解决纠纷机制;秦淮法院红花法庭创建“和谐人居”品牌,服务南部新城建设,通过对房地产案件专业化审判,达到人居和谐的目的;浦口法院江浦法庭创建“人民调解彩虹工作室”,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化解家事矛盾纠纷。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