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南京日报》 预防90后犯罪从“净网”开始
日期:2016-09-27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日前,雨花台区法院开审3起通过互联网犯罪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均是“90后”,最小的刚满20岁。主审法官介绍,近年来,网络犯罪被告人年龄不断下降,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逐渐成为网络犯罪的“主力军”。

这一现象值得全社会关注。但首先要厘清的是,90后在所有犯罪者中比例上升,是人口变化带来的自然现象。而实际上,据新华社2015年10月报道,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数据指标持续下降,其中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涉罪率、犯罪率连续8年下降。这意味着,90后的犯罪率并不比80后、70后更高,完全不必因此对90后另眼看待,贴上莫须有的标签。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个很大的命题,有人说90后有其全新的价值体系,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那70后、80后呢?他们的成长一样遭遇了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变革等冲击,同样迷茫过、无知过,“少年犯”曾是当年社会的焦点问题。今天,90后犯罪带有明显的网络印记,需要针对性地应对预防。但与过去多年来一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司法早期介入,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手段。现在谈论各种网络预防举措,并非它们更重要,而是其他的话以前已说过太多。 

数据表明,近年8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如徐玉玉案的几名嫌犯都是90后,他们的犯罪联络方式、犯罪行为都与网络有关,检察机关将这种模式命名网络邀约式犯罪。在贴吧、QQ群等网络场所,有大量或真或假、诱人犯罪的违法信息,如黑客技术、电信诈骗、贩卖个人数据等;网上的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也充斥着不少色情、暴力的内容,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减少90后网络犯罪,需要监管部门、学校、家庭群策群力,共同净化互联网环境。司法部门要和网络运营商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机制,做好制度和技术上的对接,尽量过滤、屏蔽网上的各种非法信息。文化部门要加大对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的审查力度,尽早推出影视分级、APP软件分级制度,打击不法游戏厅和网吧,遏制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害。家长和老师在关心孩子学习、日常生活外,也要关注下他们的网络生活——看什么、玩什么、与什么人交往,当然,这样的关注要适可而止不能侵犯隐私。总之,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在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同时,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他们遭受来自网络的负面影响。

另外,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互斥性。如果青少年们有更丰富的线下生活,在各种文体活动、社交中获得满足感和存在感,网络的诱惑力自然会小很多。让90后们回归健康生活、感受精彩的现实世界,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净网”。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技术支持:南京先行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