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最美四月·法润书香 | 和雨法人一起“悦”读美好(四)
日期:2025-04-28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最美人间四月天,最是书香能致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迎接第30个“世界读书日”,推进书香法院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雨花台区法院组织开展“最美四月·法润书香”系列活动,包括晒出我的书单、读书分享沙龙、演绎红色经典等,以书香浸润法徽,以智慧铸就公正,助力干警把阅读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司法工作的强大动力,为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即日起,雨花台区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和雨法人一起‘悦’读美好”专栏,让我们与书籍共情,与经典同行,让阅读更“悦”读。

1745810194861080862.jpg

 

推荐人:刘钰铭 执行局

好书推荐《我与地坛》

1745810252444035235.jpg

“整个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长风沛雨,艳阳明月。那时田野被喜悦铺满,天地间充着生的豪情,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春天的美丽也正在于此,在于纯真和勇敢在于未通世故。”《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书中以北京地坛为背景,记录了作者在双腿瘫痪后与这座古园长达十五年的“对话”。他在地坛的四季中叩问生死,在母亲的隐忍与离世中读懂爱。

他笔下的春天不是温室里的花团锦簇,而是带着莽撞与痛感的生长。地坛的野草“轰轰烈烈地长”,荒藤“爬满坍圮的老墙”,这些意象与他残损的身躯形成微妙共振:生命的尊严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在裂痕中依然能“铺满不屈不挠的欲望”。当他说春天的美在于“未通世故”,我忽然明白,这或许正是他拒绝向苦难谄媚的姿态——像草木般只顾生长,不问结局。如今的我们常困于“意义”的焦虑而消磨了生命的野性。可地坛的春天提醒我们:或许该像古柏般,允许自己笨拙地生长,允许伤口与嫩芽并存。毕竟,能穿透岩缝的种子,从不等待完美的春天。

 

推荐人:古丽米拉 刑事审判庭

好书推荐《白鹿原》

1745810289116042374.jpg

翻开《白鹿原》,扑面而来的是黄土高原的尘土气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像一坛陈年老酒,辛辣中带着苦涩,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探讨了儒家文化与宗法制度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崩溃,展现了人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复杂与矛盾。这片土地上的女性更令人唏嘘,田小娥的悲剧是封建礼教下千万女性的缩影。她的反抗,像飞蛾扑火般壮烈,却也注定被时代的烈焰吞噬。而白灵的觉醒,则预示着新思想的萌芽,虽然微弱,却倔强地生长。

当现代文明的浪潮最终席卷这片土地时,白鹿原上的故事也走到了尽头。祠堂倒塌了,麦田荒芜了,那些鲜活的面孔渐渐模糊。陈忠实用他苍凉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曲乡土中国的最后挽歌。在这曲挽歌中,我们听到了历史的叹息,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推荐人:张如意 审判管理办公室

好书推荐《平凡的世界》

1745810332053081150.jpg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全景式展现了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在陕北高原的褶皱里,在黄土与星辰的夹缝间,路遥用蘸着煤灰的笔尖,勾勒出一个被时代巨轮碾压却始终挺立的世界。

翻开《平凡的世界》,黄土高原的沟壑与窑洞扑面而来。孙少平蜷缩在工地角落读书的背影,在记忆里刻下永不褪色的印记。这个用旧报纸当枕巾的青年,用知识对抗着命运的重压,让我第一次触摸到平凡生命的壮美。

最动人的是田晓霞在洪水中消逝的章节。这个像山丹丹花般明媚的姑娘,用生命诠释了平凡人的神性光芒。路遥将死亡写得如此轻盈,仿佛她只是融入了黄河奔涌的波涛,化作高原上永不熄灭的星辰。这让我懂得,真正的崇高从不在云端,而在每个凡人选择善良的瞬间。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在这个被星光与煤灰共同浇筑的世界里,每个生命都是自己的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完成精神的加冕礼。路遥通过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伟大从来不是史诗的专利,当平凡的人们在生存的峭壁上执着攀援时,他们的剪影早已构成人类精神穹顶最壮丽的浮雕。那些淹没在时代喧嚣里的心跳声,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出永恒的回响。

 

推荐人:李智行 板桥人民法庭

好书推荐《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1745810400107093598.jpg

阿乙笔下的陈水生站在写字楼天台边缘时,我以为会随波逐流坠入深渊,却不料看见他纵身跃入了烟火人间。当主角发现楼下早餐铺老板娘偷偷资助贫困学生时,这个卑微的市井场景突然具备了神启意味。馄饨锅里翻滚的不仅是面皮,更是城市褶皱里未被计入GDP的人性温度。那些在拆迁工地捡废品的老人,用破旧编织袋装着的不仅是金属碎片,更是对生活残余的庄严收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转折发生在城中村广场。当陈水生带领流浪汉们用捡来的霓虹灯管拼出“明天会更好”的标语时,电子垃圾在夜空下绽放出超现实的璀璨。这个被主流社会抛弃的群体,用最原始的方式重构了价值坐标系——他们的“正能量”不是鸡汤式的口号,而是在水泥森林里搭建的临时避难所。结尾:真正的积极性从来不是宏大叙事的神圣许诺,而是无数具体生命在绝境中迸发的微光。当陈水生把标语牌改成“今天也要认真活着”时,我们终于听见了废墟深处传来的新生根系破土的声音——闪烁着生存辩证法:在解构一切的虚无主义狂潮中,依然有人选择用双手捧起细碎的星光。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