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法治时代》江苏南京雨花台区法院发布涉企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日期:2025-01-02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2024年12月27日,江苏省南京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涉企职务犯罪案件的总体情况及一起典型案例——“林某职务侵占案”。该案揭示了被告人林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6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并强调了法律机关对涉企职务犯罪零容忍的态度。发布会不仅剖析了案件细节,还深入探讨了案件背后的典型意义,为社会各界提供了生动的法治教育,旨在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营商环境。

案情简介

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被告人林某身为某网络有限公司运维部工程师,利用其公司向某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相关云业务的职务便利,向其公司隐瞒某科技公司有返利一事,要求某科技公司将返利打入自己和母亲杨某的支付宝账户,侵占公司财产共计人民币6064985.33元。

经查明,某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返券、返点、返佣三种优惠,返券和返点是通过后台直接发给公司,下次支付服务费可以抵现金,某网络有限公司⼀直只知道这两种优惠,返佣优惠被告人林某⼀直未报备。

裁判结果

被告人林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 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典型意义

提升从业人员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本案被告人因一己私利利用企业对返利信息的管理盲区而实施犯罪,虽然巨额利益最终尽数返还,但也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毁掉了个人职业生涯。本案警示广大从业人员在岗位上应始终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廉洁自律意识,认清职务犯罪带来的法律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远离职务犯罪。

完善制度设计,促进信息公开共享

本案反映出被害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审查不严、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返利机制作为合同的一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全面掌握其内容,导致这一漏洞被被告人利用。通过本案,提示企业需强化合同条款的审核流程,明确合作各方的权责义务,确保关键业务环节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在日常经营中,应加强财务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相关权责内容透明化、公开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管理盲区。

强化技术岗位管理,助力区域风险防控

职务犯罪主体在管理人员中较为常见。本案反映了技术岗位职务犯罪也具有隐蔽性强、难以发现的特点。雨花台区作为网络科技企业集聚地,行业特性使得技术岗位面临更多挑战与诱惑。本案的公正裁判,能够推动区域相关企业加强对技术岗位的权限管理,明确权限分级制度,建立岗位的监督与轮岗机制,同时加强技术监督,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手段结合,有效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