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7月16日,南京雨花台区法院与板桥街道携手共建的永安社区“网络乡风法律驿站”正式挂牌成立。“法官进社区,搭起司法为民的‘连心桥’,让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有了司法保证。”雨花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陶红说。
新类型纠纷增多,急需德法同行
雨花台区永安社区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最南端,总占地面积7098亩,常住户籍人口近3000人,辖区内共有15个自然村。作为雨花台区的“南大门”,永安社区是板桥街道唯一一个纯农社区,辖区地势开阔,有着较好的生态资源禀赋。
过去,这里发生的一些纠纷,大都是一些传统类型的,其中邻里口角争执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宅地边界争议引发的土地物权纠纷、结婚离婚的婚姻关系纠纷、家庭矛盾纠纷、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纠纷、村民争执引发斗殴的人身伤害纠纷占主体。
“这些纠纷,依靠村委领导、家族长老、乡贤的情理调解,大多数都能有效解决,乡贤成为乡村的‘法官’,维持了乡村的良好秩序。”永安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玉进说。
然而,随着南京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社招商引资、兴办集体企业、土地拆迁等为永安社区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矛盾纠纷类型发生变化,其中涉及土地流转、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土地征用与拆迁等涉及产权类的矛盾纠纷占了一定的比例。
传统的乡村治理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乡村建设,乡风治理呼唤德治与法治协同发力,同频共振。
去年7月,针对板桥地区社会治理新形势、新需要,雨花台区法院携手板桥街道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通过开展“网格巡回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让板桥地区的涉民生案件明显下降。法庭进网格的实践为化解永安社区的矛盾纠纷提供了示范。
如何让乡贤的情理调解与法院的司法裁判实现良好互动,成为法院与社区共同思考的问题。经过半年的探索,“永安社区网格法律驿站”应运而生,搭建一个平台,让社会力量与司法力量共同作用,成为永安社区新时代网络治理实现良法善治的新实践。
法律服务项目多,像点菜单一样方便
有一户村民因宅基地使用与邻里发生纠纷,造成一方受伤。这户村民自知理亏,通过社区网络员了解到人身损害赔偿的费用标准,又主动找到乡贤调解员王伟国请求调解,王伟国针对双方的责任,根据受伤程度,在进行法律宣讲和入情入理的分析后,给出一个调解方案,双方矛盾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