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昨天上午9点半,市民王先生来到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旁听了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的庭审。前来旁听的还有20多名社区群众……从2013年开始,市法院在全市广泛开展“邀请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到今年4月中旬,已有近50万名群众走进法院,司法公信力在见证中得到提升。
南京中院调查显示,这些年全市法院司法公开虽然内容不断深化,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些法院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法院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秘的;一些信访和投诉,并非裁判本身不公,而是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了解所致;一些案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法官容易产生工作不细致、不耐心、不亲和,对待群众冷横硬推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南京法院统一思想:新形势下,司法活动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让群众走进法院,了解法律、监督审判活动,才能更好地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也才会在认同中得到提升。为此,南京中院出台有关文件,以制度保证“看得见的公正”。
为了让群众听得进,南京法院精心挑选与普通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以及案件繁简适中、具有庭审评议价值和法律知识普及价值的案件作为旁听重点。南京全市法院针对不同群体,采取“最密切联系原则”,因案制宜对旁听群众进行“专业化”分类。如:市中院审监二庭走进金陵监狱,邀请监狱民警及服刑人员代表旁听减刑案件审理,对服刑人员进行再教育;高淳法院邀请运输公司驾驶员、校车驾驶员、驾校学员旁听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庭审,开展危险驾驶警示教育;六合法院邀请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污染企业管理人员、侵权地群众旁听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听证,强化群众环保意识。同时,全市法院还针对高校大学生对司法不了解的现实,组织开展“百场庭审进校园”的活动,吸引了许多高校大学生。
南京中院还作出“硬”规定:庭审公开是原则,凡是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开庭的,一律要公开;二审案件必须100%开庭;对于社会公众关注的案件,要以网络庭审直播、微直播等方式,加大公开力度,及时回应民众关切。
解决了看得精彩,还要解决听得方便。在南京法院,凡是想参加旁听的群众,可以从法院门口电子屏滚动播出的开庭公告、立案大厅的自助显示屏,以及“南京审判网”了解法院开庭情况;凡是依法公开开庭的案件,群众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像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到法院大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件旁听,并可在网上查询旁听案件的裁判结果。
十万群众进法院,组织是保障。南京中院及各基层法院专门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庭审视频、电话回访、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检查活动落实情况,确保活动均衡开展,防止被动应付或者搞突击行动。
南京法院开展“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倒逼了司法公开,在中国社科院组织开展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度排名中,南京中院连续4年位居前列。
法官在聚光灯下开展审判,审判作风明显改进,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审判能力有新的提高。省高院对各市法院案件质量评查显示,南京法院庭审质量、裁判文书、定案把关机制等,各项评价参数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案件质量与效率、效果位居全省法院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