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动态

办案札记·民生篇 | 柔肩担冷暖,槌声定方圆
日期:2025-07-31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七月的南京,刚过早上八点,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间蝉鸣鼓噪,柏油马路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烫。

王轶和往常一样已经来到了办公室。头发刚刚过肩,显得十分干练。晨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那份利落中又透着一股温婉沉静的气质,让人感到安心。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

“早啊,快去吃早饭,上午我们有个现场要看。”她整理好桌面上的卷宗,将刚刚画好的现场模拟图递到我的手上,笑着说道“你看看我画的怎么样?”

“往现场多走一步,事实就更清晰一分。”

案发现场是在离单位不远的一处公交站台,日头爬升,明晃晃的光线炙烤着路面。这是一起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原告诉称,那个夜晚他在站台等车,被告骑着电动车驶过时,他一个趔趄摔下站台,正好与电动车相撞受伤。双方对车速、距离、是否避让各执一词。

“这种案子,光看笔录不行。电动车驶过站台时有没有观察的条件?行人有没有站在站台内?只有到现场试了才知道。”王轶和助理小古顶着烈日,仔细测量站台高度、站台与非机动车道的距离。汗水很快浸湿了她们的制服后背。

“小古,你来模拟一下原告当时站的位置。”王轶指挥着。她自己则跨上骑来的电动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沿着案发当晚被告行驶的路线,一遍又一遍地缓缓骑行、加速、刹车,感受着从不同角度接近站台时的视野和可能发生的状况。

1753944215211009133.jpg

她专注地模拟被告驾车的位置变化并观察着小古的站位,不时停下来和小古讨论、比划。阳光刺眼,她的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那份对还原真相的执着,清晰地写在晒得微红的脸上。

“等一下,这里是一个缓下坡,我们还要考虑到电动车在紧急制动后也会因自身惯性与坡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回去之后要把这个距离也算进去。”王轶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写下这个关键点。

合上笔帽,抬头看向我时,额角的汗正好顺着脸颊滑到下颌,她的脸上露出一丝略带调侃却又认真的笑容“看到了吧,做法官啊,就是要什么都懂一点儿。”

“对老人要讲诚信,更要尽到责任。”

回到法院已过饭点,食堂的饭菜已近尾声。王轶匆匆扒拉了几口简单的午餐,便回到办公室在沙发上准备小憩一下,下午还有一场“特殊的战斗”在等待着她,需要养足精神,理清思绪。

作为法官,除了在法庭上定分止争,将复杂的法律逻辑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通过普法宣传向社会传递法治精神,同样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今天下午便是应电视台之邀,就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一起典型案件进行解读。

1753944255913033952.jpg

年近古稀的吴阿姨长期被腰痛困扰,听信了健身房销售“游泳能治腰痛”的承诺,当场办了卡买了课。结果下水后因水冷不适,腰痛反而加剧。要求退卡,却被健身房拖延了整整两年。

“这次纠纷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厘清合同项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王轶将双方签订的会籍合约书推到镜头特写前,“请看,合同的这项条款并非可有可无的提示,它清晰地写明健身房对60岁以上老人等特定群体所负有的两项强制且不可推卸的义务:其一,须提供有效医生证明文件确保身体适合训练;其二,须要求家属出具书面免责协议。这‘两个必须’,是保障高龄消费者安全、明确风险承担的前提,也是合同得以合法有效履行的基础,更是经营者应尽到的注意义务。”

此刻的她,语气平和却坚定,“判健身房退钱,不仅是维护吴阿姨的合法权益,更是想让此类商家明白,老年人来消费,信的是商家的承诺。这承诺不能是嘴皮子一碰的空话,得是实实在在放在心上的责任。”

采访结束后,王轶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没一会儿,窗外便传来了下班铃声,对她而言,这铃声更像是工作节奏转换的信号。

趁着晚饭时间,我和王轶分享今天的感受并感慨法官工作的不易。她笑了笑,眼神温和地看向窗外渐深的夜色,仿佛在记忆中搜寻着某个片段。

“判赢不是终点,兜住老百姓的日子才是真章。”

“说起来,前两年有批讨薪的老人,和吴阿姨一样,都是揣着最后一点希望来法院的。”王轶说道。

“那天下午我刚进办公室,就看见桌上摞了足足28本卷宗。原告清一色都是老人,年纪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从农村老家来南京帮子女带孩子,想着做点保洁补贴家用,结果保洁公司突然跑路,四个月的血汗钱一分没拿到。找物业公司理论也没用,实在没办法了,才一起把两家公司告到法院。”

王轶放下筷子,声音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专注,仿佛又看到了当时的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开庭的时候有位老阿姨红着眼眶,紧紧拉着我说:‘法官,你可一定给我们做主,帮我们把血汗钱讨回来啊!’那眼神里的期盼,沉甸甸地压在你心上。”

“案子事实很清晰,老人们是和保洁公司签的合同,按法律规定,物业公司确实没直接付薪水的义务。但保洁公司跑路了,就算判老人们赢,钱也可能执行不到,一张胜诉判决解决不了他们眼前的困境。”

“我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后来,分管领导带着我,联合信访、公安等部门,一起跟物业公司负责人谈。讲法律,也讲情理,更强调企业在这个时候该有的担当。同时,我引导老人们调整诉求方向,撤回对物业的起诉,减少对抗。前前后后沟通协调了很多次,物业最终同意在春节前把工资款垫付给老人们。”

讲到这,王轶的眼睛亮了一下,“老人们来领钱的那天,我永远记得那个不善言辞的大爷,握着钱,反反复复说着:‘谢谢法官,感恩、感恩...’那种朴素的感激,比什么话都更有分量。”

“但这事还没完。”她的语气瞬间变得斩钉截铁,“保洁公司欠的工资,必须追回来!春节假期我也没闲着,把证据链条理得清清楚楚。大年初七一开工,立刻集中开庭审理这批案子。当天查明事实,当庭就做了宣判。老人们拿到判决书时,直念叨着‘判的真公道!’这些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儿,从老人们嘴里说出来,就是对工作最珍贵的肯定。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1753944310343004895.png

故事讲完,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我和王轶一起回到办公室,她熟练地泡上一杯清茶,点开桌面的台灯,便开始了她的判决时间。“白天忙着开庭、勘察、接待当事人,只有到了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梳理案情。”为了不打扰这份专注,我选择了告别。

走出法院大门,夜幕早已沉沉落下,整栋建筑在夜色里显得安静而庄重。我抬头回望,仍见几扇窗户透出灯光,像是天空散落的几颗星星,安静地亮着,各自守护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承诺。

这就是王轶,一位眉眼间带着温润,骨子里藏着韧劲的人民法官。她的温柔里从不是妥协,而是对当事人的体谅与共情;那份韧劲更不是固执,是面对复杂案情时不肯退让的坚守。这样的她,早已把法官的责任,沉淀为生命里最动人的底色。


1753944331994079391.png

王轶,2016年9月入职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先后在少年及家事审判庭、速裁审判庭、板桥人民法庭、立案庭、刑事审判庭工作,2019年4月遴选为员额法官,2023年7月任命为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副庭长,2025年3月任命为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先后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法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