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动态
|
作为江苏法院系统2023届名校优生,我很荣幸能来到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板桥人民法庭挂职锻炼。扎根在偏远位置的板桥法庭,是和这个区域的群众近距离打交道的最前端,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在感到忐忑、陌生的同时,又有着激动和期待。
如柳树般“枝条垂柔”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调解的美,在于它把法律的温柔力量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来到法庭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真实的调解工作。来到这里之后,朱成龙副庭长调解的一起因夜间骑车撞上施工围挡引发的纠纷案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夜间骑车回家就是撞上你们的施工围挡才摔成这样,必须要赔偿我的损失!”刘女士气愤地说。“你究竟是怎么摔倒的还不清楚,不能因为一张倒在围挡旁边的照片就让我们赔偿!”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也不甘示弱。
第一次庭审就火药味十足,朱成龙副庭长深知这个案件不能一判了之,要解决双方矛盾必须查明事故真相。他带着我多次前往派出所和交警队,调取出警记录,反复翻看执法记录仪视频查找蛛丝马迹,事故真相也在一趟一趟的奔波中逐渐浮出水面。终于,我们发现围挡上的轮胎印与刘女士电动车的前轮花纹、宽度相互吻合,可以确认发生过碰撞。
有执法记录仪视频为证,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态度开始有所松动。朱庭长又趁热打铁,分别从情理法角度进行分析,告知施工单位的围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也指出刘女士夜间骑车疏于观察,未尽到合理的安全注意义务也是摔倒的原因之一。把事实说清楚、法条解释到位后,双方心服口服,都愿意各退一步,最终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这起案件只是法官调解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法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也可以是温暖人心的艺术。一纸判决固然简单明了,但静下心、沉下去的调解更能带给当事人司法体验感,帮助双方从冲动回归理性,冷静解决问题,以真心换实意,调解自然就有成效。
如榕树般“深耕厚植”
“榕树天生自理霞,枝繁叶茂绿生华。”榕树根深蒂固,是因为它能够深入地下汲取养分,从而枝繁叶茂、富有生机。从执行局的执行领域来到派出法庭的审判一线,于我而言,是一场角色转换的全新挑战。
“扎根”的第一步,我选择去打磨文书、去多次听庭。
在与法律打交道的8年时光里,撰写出一篇篇兼具扎实功底和司法温度的判决书一直以来是我的理想。可当我真正从事这项工作,才逐渐懂得判决书背后所承载的千钧权衡与无数温热。当需要在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保障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之间寻找两全之策,从家长里短中厘清法律关系,追求最佳平衡点......我深刻体会到,撰写判决书始要终保持一份敬畏感,不仅要恪守法度,还应有同理之心,像对待玉石一般反复打磨,让每一个论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匠心精神落于字里行间,用法律守护人间烟火。
“你不用把自己局限于带教法官的审判风格,听听其他法官开庭,也能帮到你。”刚来到法庭时,徐闽庭长鼓励我多听、多看庭审。于是,庭审现场成为我最好的实践课堂,我看到了徐闽庭长的专业严谨、陈昊阳庭长的洞悉练达、朱成龙副庭长的清晰决断、刘艺函法官的聪慧细腻,这些珍贵的审判特质都值得我反复揣摩,在岁月的磨砺中慢慢领悟吸收。
如枫树般“燃烧沉淀”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板桥法庭的土地,厚重而芬芳。作为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参与者,我很荣幸见证了法庭的一段成长,法庭也记录了我在这里的许多足迹。
在陈昊阳庭长的带领下,我们在南京弘阳家居博览中心打造“红太阳调解工作站”,把庭审“搬”进商圈,为小微商户排忧解难;依托三山社区网格云享法庭,开展涉老普法宣传,用接地气的模拟庭审守护幸福夕阳红;化身“法治园丁”,为古雄小学和新林小学的孩子们送上法律课堂,护航纯真童年......感恩在法庭的这8个月的时光,让我的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蓄满对板桥这片土地的真情。
不经意间,在法庭的工作簿已经满满记录到了最后几页;不经意间,初见法庭窗外红得最热烈的枫叶已经再展新芽、春风摇曳;不经意间,我前行的背囊里不仅有法条里的智慧,还有从一桩桩案件中汲取的养分,助力我坚守初心、一路前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我愿做一棵小树,坚守内心仰望法治星空的纯粹,亦不失去深耕现实土壤的坚韧。在板桥法庭,养得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