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动态

调解室里种下的“希望树”
日期:2025-05-15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1747276114255093308.jpg

“昨天我带着童童去了游乐园,他高兴极了,真是谢谢您,张法官!”听见姚先生在电话那头激动的声音,雨花台区法院铁心桥人民法庭副庭长张怡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姚先生与李女士于2021年登记结婚,2023年生下了童童(化名),然而新婚的甜蜜却抵不过生活琐碎的消磨,婚后双方常因琐事争吵,李女士于2023年提起离婚诉讼,当时姚先生认为双方之间还有感情,不愿离婚,法院考虑到家庭完整对幼儿的意义,于2024年1月判决不准离婚。

但因家庭琐事、亲子养育等问题逐渐凸显,双方的感情再次陷入危机漩涡,此后的分居生活也加剧了双方的隔阂,这场婚姻保卫战最终遭遇“滑铁卢”。时隔一年多,李女士再次起诉离婚,此时姚先生也意识到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便同意离婚,但双方在孩子抚养权上产生了分歧。

李女士坚决地说“孩子从出生就跟我和爸妈住,半夜发烧都是我爸背着去医院,老人也接受不了看不见宝贝孙子啊。”姚先生却认为自己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经济条件,同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张法官,分居期间她只让我见过两回孩子,童童还小,我不想缺席他的童年。”

听完双方的表述,再结合前述案件的《家事调查报告》,张怡心中有了初步的判断,童童的年龄还小,而且一直跟着妈妈,无论从抚养环境还是情感上来说,孩子继续与李女士生活更为合适。其实双方的矛盾症结并非抚养权归属,而是姚先生后续能否按时行使探望权,不缺席童童的成长。

张怡深知,对于家事案件,生硬的判决或许能解决一时的纠纷,但很难从根本上赢得当事人的认同,更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于是,张怡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出发,着手展开“背靠背”调解。

1747276614637057734.jpg

“我知道童童和她妈妈关系更好,之前也是我没好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但这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真怕他长大了记不得爸爸的样子。”看着姚先生愧疚的样子,张怡顺着他的话说“孩子现在的生活圈很稳定,强行改变环境反而不好,你看每周我们约定一个探望时间,到时候你带着童童出去玩玩,晚上再把他送回妈妈家,这样既不打乱作息,孩子也能慢慢熟悉你的陪伴节奏,好不好?”

“张法官,孩子需要的是每天的陪伴,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且他以前几个月才给一次生活费,现在说想给童童更好的条件,让我怎么相信他能当一个好爸爸?” 说着说着李女士眼眶红了起来,满眼透出的都是对童童的心疼。“这个你放心,我们可以在协议里约定,抚养费每月按时打入你的银行账户,如果姚先生故意拖欠,你可以来咱们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过数小时的调解,夕阳已将调解室的窗帘染成暖金色,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明确好具体的探望时间、探望方式和抚养方案。

考虑到姚先生已有数月未见到孩子,双方在调解中还达成了当周末进行探望的约定,姚先生也承诺从当月开始按时支付抚养费。双方都放下心中芥蒂,郑重地做出了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承诺。

经历了愉快的周末,周一刚上班,张怡就接到了开篇的那通电话,更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姚先生送来了一面温暖人心的锦旗,这面锦旗不光代表了姚先生对法院的感谢与信任,更承载了童童幸福成长的希望。

把姚先生送到法庭门口,张怡回身发现,经过周末春雨的洗涤,院子里的梧桐正舒展着新抽的嫩叶。这起案件终会归档,虽然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但父母的爱并不会消失,就像老树总会长出新芽,童童的未来也会在父母的共同守护下,慢慢舒展成充满希望的模样。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