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动态
|
人民陪审员被誉为“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法官一起坐在审判席上,积极参与案件审理,促进司法公正。他们在人民群众与法院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法院,相信法律,敬畏法律。2023年是《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5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及其司法解释,不断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和群众认同度,雨花台区法院推出“我的陪审印记”专栏,邀请人民陪审员代表讲述他们的陪审故事。
讲述人:雨花台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施路宽
我是南京市熊猫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在2019年2月,有幸被任命为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陪审中提升法律素养
作为人民陪审员,要有“耐心、爱心、公心”,但随着陪审工作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做好陪审工作单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才能做好陪审工作。实践出真知,在陪审工作中,我多学、多问、多听、多看,认真听取案件事实、依据、理由,不理解的地方虚心向法官和有经验的陪审员请教,提高对案件的分析和认定。平日里,我积极主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认真研读《人民陪审员法》、《人民陪审员工作手册》等材料,抽空了解《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知识,尽可能做到知其情,明其意,进一步夯实陪审工作的理论基础。
近距离感受法院人的工作状态
四年多的陪审工作,我近距离感受到法院加强司法为民、司法公正方面取得的成果,亲眼目睹了审判团队在庭审工作中的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专业背后是长时间默默无闻,不辞辛劳地付出。法院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之繁杂,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但他们依然高质量、高效率做好每一个环节,我不禁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表示赞叹。
法庭是个庄严的场合,但也有温暖的场景。在一次刑事案件的庭审现场,主审法官依次核实每个被告人的身份信息,当了解到其中一名女同志是孕妇,立即叫法警搬来一张椅子让其坐着。被告人被法官的举动深深感动,激动地连连道谢。这一刻,主审法官虽然严谨细致、不苟言笑,却让人心里感受到暖融融的,她用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更用爱心传递着人间温暖。
搭起法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代表群众,也了解群众,这需要我们运用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优势,搭起法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调解时,配合法官打好矛盾化解的“组合拳”,切切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庭时,集中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分辨是非曲直;合议时,忠于事实和法律,积极发表意见,丰富法官的思维判断,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多次的陪审工作,让我真正理解了“融法于理、融法于情”。每一次庭审都是一次成长,使我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陪审员这份平凡但不平庸的工作,关系着每一个案件当事人的切身权益,只有用真心感受,用情理判断,才能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不负起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陪审工作带给我的收获
每一次陪审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参与审理的大大小小案件中,我更加深刻地品尝到人间百态,学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加深了对法情法理的理解,这些都让我受益终生。同时,我也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将学到的法律知识、接触到的案例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做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这样的收获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履职四年来,我发自内心的热爱陪审工作,珍惜每一次参审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追求,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职能作用,为维护法律尊严和推进司法民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