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动态
|
11月28日上午,市法院召开全市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雨花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德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雨花台区法院“希望树”护苗法治文化项目。
近年来,雨花台区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家事审判改革与法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法庭环境、审判理念、审理方式中注入文化元素,建希望之树, 展人文之情,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全的自我成长、调整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
一是打造温馨式家事审判环境,实现人文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结合少年及家事审判工作特点,立足情感疏导、情感修复和人文关怀,建成景观庭院、心理咨询室、圆桌法庭、“客厅式”调解室、亲子陪护室、家暴庇护室等场所。通过包容、接纳、人文关怀的法庭文化,消除家事案件当事人及涉案未成年人的紧张心理,促使其吐露心声。在全国法院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上,最高院工作视频中有三处雨花台区法院少年审判法庭文化场景。
二是培植护苗法治人文关怀理念,实现诉讼“快与慢”的辩证。在家事案件审判实践中,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因案施策,在诉讼程序上通过急缓快慢的变速,实现了未成人权益保护刚柔并进的和谐效应。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家事审判研究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互促共进,共同推动家事审判能力提升。聘请省法院离退休工作者协会为特邀调解组织,开展涉少案件特邀调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工作,共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
三是创新护苗法治文化路径,实现家事调查和心理疏导的互补。探索司法社工介入家事审判和市域治理的全新路径,选聘专业家事调查官全程参与家事案件审理,定期跟踪、回访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状况,建立未成年人“希望树”成长档案147件,开展关爱工作416次。在选聘家事调查官的基础上,建立心理疏导常态化机制,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当事人“坐堂问诊”,免费为416名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四是构建综合保护希望树,实现护苗法治环境司法与社会的联动。成立“希望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治理联合体,打造司法、行政、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法官+”未成年人权益合作保护机制。该工作机制形成以来,及时开出人身保护令16份,围绕23起案件同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门协商讨论并发出司法建议。同时,与区妇联合作成立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选聘家事调查调解员参与事实调查、纠纷化解、情感疏导等工作。与市律协、“宁姐益家”、“景阿姨”调解团队合作,结合司法力量与民间力量,促进家事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五是延伸护苗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权益保护诉讼与治理的衔接。建设 “婚姻家庭辅导书院”,联动多部门为不同人群提供婚姻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个性化法治服务,推动形成“党委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辅导工作格局。与省法官学院共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植入典型案例、开展法治夏令营、编创法治情景剧等形式打造“沉浸式”法治教育品牌。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法律课堂、巡回审判、法院开放日、家庭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帮助家长树立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和现代教育理念。
“希望树”护苗法治文化项目启动以来,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全国家事法学论坛上交流,审理的三件家事案件入选省、市法院家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件,1件案件获评市家事纠纷调解优秀案例一等奖,1篇调研文章获评全市法院重点调研优秀课题,3篇调研文章入选中国婚姻家事法实务论坛。
雨花台区法院将根据此次会议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法院文化工作,做到以文化成,全力将少年权益保护落实在法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之中,让孩子的笑脸成为家事审判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