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动态
|
这是一起涉冷链食品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一方请求解除合同拿回款项,另一方却强烈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化解企业危机,促成双方共赢,法官试图寻找着纠纷的最优解……
A公司系一家主要从事食品进出口的民营企业,B公司系一家主要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贸易的民营企业。2022年2月,A公司从B公司订购75吨乌克兰进口的冷冻牛肉,并支付定金115.254万元。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B公司一直无法供货,大额订单迟迟不兑现,给A公司造成了经营困难。情急之下,A公司私自扣留了B公司已出售给他人的两集装箱(近50吨)进口冷冻牛肉,随后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B公司返还双倍定金。同时,为确保自身权益及时兑现,A公司对扣留的两集装箱进口冷冻牛肉提出财产保全申请。B公司则表示,A公司本该知晓海外运输的风险,不应让其承担违约责任,同时A公司的扣留行为造成了180余万元的财产损失,故反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A公司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冷冻牛肉”“保全”,当卷宗上的这两个词映入承办法官郭莉莉的视线,她敏锐地意识到案件较为棘手。两集装箱冷冻牛肉为生鲜冷链食品,有相应的保质期,且对保存条件有较高要求,如果轻易作出保全裁定,等案件走完整个审判程序,将会产生高额的保管费用,这对于面临着经营困难的A公司来说,无疑是加重了经济负担。同时经核实,两集装箱冷冻牛肉为B公司名下仅有的流动财产,若查封很可能导致B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正常运转。“冷冻牛肉不能简单‘一保了之’,必须尽快解决纠纷!”
审慎判断后,法官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但因前期双方关系闹得很僵,彼此也都觉得自己遭受了严重损失,第一次沟通不欢而散。但郭莉莉法官没有轻言放弃,她一面按照诉讼流程,要求A公司进一步完善申请保全的材料,一面抓住此时间段,保持与当事人沟通联系,积极引导双方通过调解方式缓和矛盾,尽可能将彼此损失都降到最低。在法官不断推动下,双方对立的情绪渐渐缓和,均主动作出让步,为该案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疫情影响,冷链食品进出口销售产业链受损严重。本案双方当事人均为涉冷链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民营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每一笔订单、每一笔货物对于他们的生存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平衡双方利益,尽可能将双方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加速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运转,正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
抱着这一目标,法官再次充分梳理案件事实,制定了多套调解方案。此案证据繁多,不但包含了多份全英文合同,还涉及到了海关进出口、多家案外人公司、反诉等内容,给厘清案件事实、梳理法律关系带来了不少困难。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反复周旋,双方都作出让步,B公司将案涉两集装箱冷冻牛肉冲抵A公司支付的定金115.254万元,A公司表示不再追究B公司的违约责任,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即时解除。
如此一来,既让两集装箱冷冻牛肉发挥最大的效用,A公司能尽快缓解经营压力,又减轻了B公司的资金负担,有效助力双方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运转,实现了共赢。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始终把“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解困”放在突出位置,审慎使用保全措施,努力减少企业的诉累和诉讼成本,积极平衡双方利益助企纾困,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让市场释放更大潜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