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动态
|
速裁只是路径,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宗旨。自开展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以来,雨花台区法院速裁审判不仅快速高效办理案件,而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
建立微信工作群,掌上沟通随时随地
“法官,我不和原告直接对话,我就和您对接。”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告某烧烤店因经营不善被迫关门,拖欠原告蔬菜供应商两万元货款而被诉至法院。虽然案件事实清楚且诉讼标的额不大,但双方当事人因前期发生争执导致关系僵持,甚至不愿意当面对话。
速裁庭副庭长米玲了解案情后,当即通过微信联系了烧烤店老板,在充分安抚其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耐心地释法析理,赢得了对方的信任,烧烤店老板同意给付两万元货款。随后,米玲法官积极与被告保持微信联络,实时跟进被告货款给付情况。最终,被告如期打款,原告撤回起诉,整个案件从调解到审结仅用了4天时间。“我连跑法院都省了,法官真是‘神速’!”原告感激地不禁称赞道。
高效率是速裁庭审判的第一生命力,民事案件流转到速裁庭后,各速裁团队快速阅卷厘清案件事实,基本掌握双方争议焦点,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有调解可能的案件,着力在庭前工作上下功夫,积极通过微信、电话与当事人庭前沟通,组织庭前举证质证,为提高庭审效率打下坚实基础。针对部分当事人工作忙、不方便请假等情况,法官还通过企业微信平台,建立“一案一群”,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线上约谈、证据交换,尽可能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制作“线上开庭指引小视频”,庭审效率有效提升
“法官,网络开庭我不会呀,这可怎么办?”60多岁的高大爷因为自己不会操作,怕耽误了开庭心急如焚。
“别着急,看看这段“线上开庭指引小视频”,您就明白了。”
近年来,“云庭审”模式已成为法院的工作常态。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针对当事人及律师不便到现场开庭的实际情况,速裁团队积极推行网络庭审。但对于初次操作的当事人,时常会遇到连线失败、不会签笔录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庭审的节奏和效率。为有效解决这一障碍,速裁庭书记员陈玉竹利用休息时间,着手制作“线上开庭指引小视频”。“线上开庭的操作流程说明都是密密麻麻的图文,不方便阅读,用小视频方式简洁明了、传播便捷,当事人一看就会。”
在一起涉五名当事人借贷纠纷案件的网络庭审中,通过“线上开庭指引小视频”的庭前教学,五名当事人快速上手,整个庭审进行的很顺利。法官表示,“原先多人线上开庭经常费时又费力,特别在签字环节,一个人没签成功就要全部重来,现在我们在庭前把视频发给当事人,当事人会操作了,庭审节奏立刻就加快了”。随着“线上开庭指引小视频”在当事人及律师中广泛运用,庭审时长日渐缩短,既优化了当事人对网络庭审的体验感,也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高效、便捷的司法需求。
七类问题便民提示,架起沟通桥梁
简案速裁虽快,“简”的只是程序与形式,办案质量、办案人员的用心程度丝毫未减。由于速裁案件量大,庭审安排密集,法官几乎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导致时常出现当事人电话接不到或有延迟的状况。为确保当事人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速裁团队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出保全申请如何办理、案件审理有哪些流程、法官怎么联系、退费申请如何办理等七类当事人普遍关切的问题,制作成便民提示单给予一一释明。案件受理后,便民提示单将连同诉讼材料一并送达给当事人,详细的流程指引方便当事人按部就班地做好相关事宜,加快办案进度。
在一起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为避免老人白跑路,速裁庭庭长吴文丽叮嘱书记员将便民提示单中的关于保全内容加重标注,又打电话提醒当事人需要准备哪些资料。“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多为他们着想。”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开庭排期、通知当事人应诉、退回诉讼费......”这些字词经常出现在速裁团队成员的便利贴上,井然有序的工作安排背后,是对当事人“急难愁盼”的及时反馈。虽然速裁案件标的不大、事实简单,但团队每一个人都时刻保持严谨慎微的态度,让当事人“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满足感和获得感。
雨花台区法院将继续怀揣着速度、力度、温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快节奏、高质量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