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他们的故事,有了新的开始...
日期:2024-07-17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去年夏天,他们从人海中径直走来

或忐忑或好奇,总之是激动不已

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

似乎朦胧,又漫无边际

 

今天他们终于站在这里

和一群怀着同样心愿的朋友一道昂首向前

这一刻,他们的未来触手可及

一如站在海岸遥望海中

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

是的,未来已来

 

冯笑、周琪、张耀宗三位同志,顺利通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考核,正式成为司法工作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张耀宗:

这一年,我经历了从立案庭到刑庭、速裁庭,再到执行局的轮岗学习,把整个审判执行过程经历了一遍,忙碌又充实。立案工作纷繁复杂,多元解纷、司法鉴定、诉前调解、信访接待d等都是立案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事开头难,在这里,耐心、虚心、细心必不可少,工作初期的我迅速成长。第一次协助审理刑事案件,让我真正有了“办案”的感觉,也让我明白“办案”意味着“责任”,从事实查明到法律适用的全过程都关乎自由与公正,常怀敬畏之心,慎之又慎是刑事审判对我的警醒。司法总离不开“民生”二字,不论是审判还是执行,司法为民永远是“主线任务”,在速裁庭面对劳动者的努力争取,走在执行“最后一公里”见到的辛酸冷暖,不经意间我也望见了世间百态,于细微之处拔节生长。我当永葆新人的虚心与求知,青年的热忱与干劲,司法者的严谨与审慎,虽难必易,虽远必臻。

 

周琪:

第一次走进法庭的满心期待,第一次接触当事人的忐忑不安,第一次撰写判决书的诸多不解...往事历历在目,初心盈盈在胸。初入法院的我被分派到铁心桥法庭作助理,家事案件折射出生活的影子,在这里我努力当好破镜重圆的粘合剂、未成年孩童的守护者,也是在这里我从一个个案件的圆满解决中获得生活的指引。一开始的我没有经验,曾在情理与法理、家庭伦理与法律底线之间不断拉扯,听证、调查取证、调解、草拟文书,日复一日,我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然后收获,后来我明白,少年家事案件不仅要以法为据,更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轮岗至立案庭立案窗口时,我再次遇到了“沟通”挑战,窗口处每天人来人往,他们无不是带着积压的情绪和对公正裁判的期待而来,是窗口也是当事人情绪的“泄洪口”,沟通、安抚、释明,原来沟通的技巧与艺术也是公正的细节。念兹在兹,朝斯夕斯,抱着这样的初心与坚守,我将踏上新的旅程。

 

冯笑:

诚然,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是辛苦的,但也是我一直以来热切追寻的。这一年,我先后在刑庭和铁心桥法庭轮岗学习,刑事司法审判之“重”和少年及家事审判之“繁”,都曾令我感到困顿与不安。第一次去看守所送达裁判文书,我捧着沉甸甸的判决,踏出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那种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攥在我手里的是“他”的人生自由;坐在家事审判席上,虽然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却都在声嘶力竭、据理力争谁也割舍不下对孩子的爱,我眼前的是一个家庭和一个孩子的未来。我能承担起如此沉重的使命吗?我不断向自己的内心求索。是我的带教法官们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给了我答案。他们审慎细致、雷厉风行又不失温情的作风,深深撼动着我,拔除了我心中的疑虑,这一年,我坚持着、成长着,以严厉的眼光对事,以共情的眼光对人,我将继续勇毅前行。

 

“上岸”以后,他们收获了梦想照进现实的甜。未来将有更多、更高远的彼岸,唯有耕耘不止,方能一一抵达。


总访问量
版权所有: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苏ICP备12076580号-1 苏公网安备32011402010400号